微信公众号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荣耀与共新征程 奋楫扬帆向未来

编辑: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17 点击次数:

为提升我校新入职教职工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立足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专业发展,帮助新教师掌握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基本方法,学校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为期6天的2023年度新入职教职员工岗前集中培训,于712日圆满完成,全校共有55名教职工参加了培训。



77日上午,培训开班仪式在教师发展中心会议室举行,校长吴永桥、党委书记丁德智、副校长丁成忠出席仪式,校长助理、人力资源部部长刘美云主持仪式。

开班仪式上,吴校长代表学校董事会、行政和全校师生,对各位新教师表示热烈欢迎。致辞中,吴校长着重强调了“教育情怀”及“以学生为本”这两个理念,希望全体新教师从踏上讲台、走上管理岗位的这一刻起,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与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教书育人,坚持言传身教,坚持做好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丽教授的带领下,出席仪式的校领导与全体新入职教师进行了庄严的新教师入职宣誓。通过掷地有声的铮铮誓言,坚定了青年教师职业信念和职业操守,增强了教师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

随后,校长吴永桥、党委书记丁德智、副校长丁成忠分别为新入职教师代表颁发了校徽。校徽代表的不仅是一份荣誉,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时刻提醒着大家都是华夏人,要为创造华夏美好的未来而共同奋斗!







校党委书记丁德智为新入职教师作题为《牢记初心使命 争做青年的“大先生”》-2023年新进教职工师德师风专题报告。丁书记的报告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为参照,深刻的分析了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当下,我们党对于高校建设以及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视。他强调各位老师要在学思践悟中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在承前启后中坚守师德师风建设的初心;在潜心思辨中领会“四有”好老师的内核;在凝心聚力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落地生花。



副校长丁成忠以校史为线索,与老师们共享华夏的“前世今生”。他提到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对增强新教师的归属感起着积极的作用。他寄语老师们要珍惜机会,潜心学习;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位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开班仪式的团队破冰活动在体育学院梁圣霖和付炜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展开,所有参训老师通过团队活动打破了一开始的拘谨,迅速从陌生变得熟悉。每位老师都展现了青春活力、贡献了聪明才智,在团队协作中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并且相互支持、信任和合作,坚定了大家一起共筑美好未来的信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朱喆教授,为老师带来了《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专题讲座。他以“如何成为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为核心,希望老师们深刻认识新时代教师师德的总体要求,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在宗教、法律、道德、历史、社会等问题上,需要谨言慎行,立场正确。用积极、客观的眼光讲事实;用发展、均衡的眼光看问题;用丰富、多样的方式传授知识,讲逻辑。他提出:“我们要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强化自身的历史意识、时代意识、世界意识、人本意识、自我意识”。朱教授风趣的语言,生动的案例,以及他谦虚的作风,让老师们获益匪浅。



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围绕各部门主要工作做了专题报告,全面展示了职能部门工作规程。



校长助理、党政办公室主任胡水兵讲解的《学生认知行为模型及其应对策略》,详细分析了华夏学院生源情况、学生定位,以及学校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希望大家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要坚信人性中向上向善的力量,塑造学生自信心。




校长助理、教务部部长李猜的《规范教学 依法教学 提升质量》从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全方位的解读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她着重强调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科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重要性,对新时代的教师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希望教师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一流课程标准,了解教学评比与激励机制。



校长助理、人力资源部部长刘美云以《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她为新教师展示了教师发展中心近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教师发展中心着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优质平台,坚持以服务为导向,精心制定科学长效、直面需求的服务计划,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服务于学校发展的大局。



财务总监、财务资产部部长谭婧的《财务管理制度》详细解读了学校财务报销规定和具体流程,并就个人所得税中专项附加扣除部分及年度汇算清缴注意事项等内容做了详细的说明,帮助老师们高效准确地开展相关工作。



学生事务部部长龚先军的《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介绍了学校“辅导员社区”,以及下设的党建思政中心、生活保障部、学院心晴坊、教师工作站、就业解忧铺等五个阵地如何推进“一站式零距离”服务。他希望老师们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淡泊名利、以德立身、扩展视野、更新知识、铭记使命、甘当人梯。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影响和引导学生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科研部部长张城芳从高校科研与专业发展的角度,介绍了我校科研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科研管理系统,可以助力教师申报和管理科研项目。她建议老师们通过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反哺教学促进发展。



通识教育中心主任胡春福的《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通识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通识教育中心通过几年探索,确立通识教育总目标和分模块目标,并且梳理凝练出具有华夏特色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华夏通识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们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王丽丽老师的《华夏人 华夏情》,让老师们充分的体会到华夏的人文关怀,感受到了华夏的温暖与美好。王老师从19年的工作经验出发,怀着感恩的心态向大家分享了工作生活中的点滴动人故事。一个个充满美好的案例,一件件温暖人心的举动,让老师们对学校的了解更近了一步,建立起对华夏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激发了大家在华夏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天洁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以教学课件为例,详细阐述了各指标内容所占分值,强调了重难点,也分别就教学课件内容进行具体说明。张院长对课件细节提出了建议,给大家分享了不同字体资源、课件网站资源、课件制作以及各类比赛的信息资源。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汪大巍老师讲解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他建议老师们在做课程思政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学情分析,寻找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融合点,在教学全过程中体现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学生需求、强调实践与应用和鼓励思辨与探索。


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齐洪方老师的《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设计》让老师们了解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齐老师以怎样才能做到不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大学教师为题引入思考,他提出要做一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老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课堂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与反思,持续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这样在社交能力、协商能力和人文关怀上有较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教师发展中心教学团队带领新教师开展了特色各异的教学工作坊,让老师们充分感受教学的活力与魅力。

商学院朱畅老师领衔的“对分课堂教学团队”、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绪梅老师领衔的“BOPPPS教学团队”、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助理汪芳老师领衔“雨课堂教学团队”、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杨易老师领衔的“学习通教学团队”,分别带领大家开展了精彩的教学工作坊活动。








在工作坊活动的小组展示和个人演练的环节中,老师们的收获和愉悦都写在了脸上,深度参与让大家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通过本次培训,老师们深切地认识到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敬畏课堂,不断学习和钻研,严格遵守教师行为准则,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