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资讯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资讯分享  >  正文

将教与学进行重新联系

编辑:原创文章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1-05-10 点击次数:

只要学生真正在学习,教学就成功了;如果没有人学,教学就只是“喧哗与骚动,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该如何将教与学进行重新联系,实现有效教学呢?

有效的教学首先是通过学习目标来实现。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我要教什么内容?第二个问题是:需要采用哪一种学习方法?教学必须牢固地根植于学习目标中,并结合特定的学习方

1确定学习目标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系统性地思考自己希望通过教学实现的预期学习成果,即教学目标。这个任务一般称为确定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应当从这个学科中得到的东西或对这些学科知识的应用。

具体地预测学习者在学习完成后能掌握什么知识或具备什么技能,对系统地思考教学目标相当有用。采用意义明确的动词,在后面加上对学习的适当描述,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预测。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认知领域的六类认知能力进行了划分。

但务必记住的是,这个分类只针对认知领域,而高等教育中存在其他重要的学习类型。如:技能培养、态度塑造和自我发现等都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L.迪·芬克以制定重要学习目标的一系列问题为分类基础,在布鲁姆分类学的认知过程之外纳入了大学教学的其他目标。他提出的问题始于对基础知识(哪些关键信息或观念较为重要?学生需要记住或理解什么?)、运用(需要培养哪些类型的重要思维?学生需要学习哪些技能?他们需要学会管理哪些复杂的专题?)及整合(学生应当确定并建立哪些联系?)的关注。

这些问题还包括教师时常欠缺考虑的方面:学生能够或应当对自己有什么认识?对于他人交流有什么认识?你希望他们的兴趣或价值观发生哪些变化?你希望学生对学习产生怎样的认识?

所有这些分类法和指南都是大学教师阐述教学目标时值得参考的有用工具,但最终还得由教师自己确定各自的教学目标,并找到能清楚地表达这些目标的精确语言。

 

与阐释教学目标有关的动词

确认

评价

了解

分类

构建

综合

总结

论证

判断

比较

执行

质疑

描绘

组织

批判

 

2学习方法的选择

在仔细考虑确定教学目标后,下一步就是将这些目标与特定的学习方法关联起来。学习目标是对每门课程或某一节课非常精确的要求。如果将某门课程划分成几个部分,而且每个部分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针对这个部分选择最有可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呢?

下面的清单帮助我们教师选择最有效达成预期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学习方法

渊源

理论依据

常用方法

培养技能

行为学习法

行为心理学、操作性条件反射

布置任务、实操联系

获取知识

认知学习法

认知心理学

陈述、说明

培养批判性、创造性

探究式学习法

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理论、古典哲学

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讨论

培养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心智模型学习法

格式塔心理学、解决问题和决策理论

案例研究、实验、专题

探究态度、感受和视角

群组学习法

人类传播理论、团体咨询理论

团体活动、小组专题

专业判断力训练

虚拟实境学习法

心理剧、社会剧、博弈论

角色扮演、模拟、游戏

体验的反思

体验式学习法

体验式学习法、认知神经科学、建构主义

实习、服务型学习、留学

 

参考资料:《高效能教学的七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