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通专融合课程的建设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6月16日中午,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教务部通识教育中心,在综合楼1401会议举办了“通专融合”课程建设经验分享会。本次分享会邀请首批“通专融合”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的项目负责人赵燕、胡丹、刘黎黎、梁梦凡四位老师作经验分享。
分享会围绕“通专融合”课程建设的团队建设、课程目标与思路、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和改革成效等方面,四位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深入交流。

体育学院的赵燕老师分享了《健康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理念、教学科研成果、教学组织实施及教学改革成效。她表示,课程建设要以清晰的教学目标为依托,通过充实课程资源、重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等方面,最终实现实践育人效果。同时,她强调,课程团队成员鼓励跨学院、跨学科的教师组建团队。

《金融学》课程负责人商学院胡丹老师从“五会”的融入、教学方法改革和课程资源建设三个方面展开。她提出,在课程设计中以“五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线上线下内容有机融合,在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三个环节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形成学习闭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大学英语》课程负责人外国语学院刘黎黎老师,从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两个方面进行分享。她表示,在教学理念上应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理念,转而向以学为中心的理念进行改变,在教学方式上可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模式,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审辩式思维能力。同时,她结合具体实践详细的讲解了六步教学法。

信息工程学院梁梦凡老师以《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为例,结合自身的课程建设历程展开经验分享,她向与会老师们介绍了教学中的小组活动设计从1.0到3.0的演变过程,以及设计量表为每一位学生构建“五会”能力画像。她强调,课程教学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着力打造一门有深度、有情怀、有高度、有温度的“通专融合”课程。
此次分享会充分发挥了“通专融合”课程建设的示范作用,不仅为教师们传经送宝、答疑解惑,而且推动了“通专融合”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促进融合课程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为申报新一轮“通专融合”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