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各高校正在殚精竭虑、勇往直前地贯彻教育部大力“打造金课,消灭水课”的指示精神,开发与建设大学金课。
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或矛盾。为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必须通过理论研究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本文试图帮助大学教师走出有关金课的认识误区,树立科学的大学教学观,将教育教学基本规律作为打造金课的重要遵循,正确把握金课的本质,打造金课的条件以及金课与学习者的关系等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 李芒
自从产生了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教学就开始出现各种单依靠激情和爱心无法克服的各种难题。因此,提升教学质量和评价教学质量就成为举办现代大学必须面对的永恒课题。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对大学需求焦点的转移,不同时代的人对教学的认识,在具有继承性的同时,更具有差异性。并且,不同的个体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理论,不同的利益,不同的经历,对大学教学质量的认识也是莫衷一是,几乎每一位大学教师都会抱有自己的教学质量观。
在各种名目的教学比赛之中充当决定选手命运的评委专家们,即便手中握有下发的评价指标单,但依然难以达成统一认识,面对同一节课,在一人看来是最差的,而会在另一人手中却被评为最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其实,自古以来人类对大学教学质量的标准就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在这个背景之下,一方面,给本文后面的论述增添了模糊性,另一方面,这种现象恰恰反应出大学教学的复杂性,影响大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复杂的,大学教学自身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
然而,这些特性恰恰体现出大学教学的无穷魅力以及大学教学评价没有统一标准的必然性。
为此,面对如火如荼的大学教学改革和金课建设浪潮,大学教师“只走正路,不走邪路”的质疑精神、问题意识以及寻根方式就显得弥足珍贵,而且必须提升分辨事理、明辨是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