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高校骨干教师的教学技能, 2月27日至3月2日,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选拔我校六名骨干教师,参加了由全力行跨校教师发展团队举办的ISW(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国际认证教学技能工作坊,与来自广东工业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师一起,共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ISW国际认证教学技能工作坊起源于加拿大,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它基于BOPPPS教学理论,以微格教学为基础,通过专业引导员的带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研讨活动,旨在增进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其自我教学反思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资深引导员的带领下,教师们深度解锁 BOPPPS有效教学模型,从精心设定学习目标,到巧妙引导学生逐步达成目标,再到精确评估学习成效,每一步都紧密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原则。在培训期间,通过三轮紧张而充实的实战演练,以及两组间智慧火花的激烈碰撞,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其中情境模拟、互动探究与合作学习成为主流,让知识在自然而然中生长,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并实现知识的内化。教育的真谛,就在于让知识自然而然地滋养心灵,让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绽放光彩!
四天高能磨练,累并快乐着!当最后一节微课打磨完成,所有参与者满载收获捧起 ISW国际认证证书——这不仅是一份全球认可、含金量十足的教学能力“通行证”,更是她们将“学为中心”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见证。

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定式,掌握了一系列实用的教学技能,还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王绪梅老师:“参加ISW培训的一周,我在知识与实践的碰撞中收获颇丰。从教学设计的逻辑框架到互动技巧的落地应用,每一天都在理论与实操中深化认知。当看到自己设计的课堂活动引发学员共鸣时,真切体会到"知行合一"的力量。这段时光馈赠的不仅是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是被点燃的教育初心。那些熬夜备课的专注、被导师肯定的喜悦,都化作前行的动力。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用爱与智慧照亮更多人的成长之路。”

汪芳老师:“在为期四天的ISW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性。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我掌握了如何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并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升课堂互动性。ISW强调反思性教学,促使我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这次学习不仅增强了我的教学信心,也让我意识到持续改进教学的重要性。”

张天洁老师:“活动组织科学高效,微格教学和小组研讨环节设计精妙,通过多轮迷你教学演练,将BOPPPS理论与实践有机高效地融合在一起,为教师提供了沉浸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机会。导师们经验非常丰富,他们的专业指导和建议极具启发性,让我对教学设计、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意识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创造力和主动性的重要性。未来,我计划将ISW理念融入设计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新教师培训,助力新教师快速成长,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刘黎黎老师:“紧张充实的四天研习,独特的三重体验,把我带入教学理念重塑、教学实践突破的新阶段,让我不仅加深了对BOPPPS教学模式每个环节如何紧扣教学目标的洞见,而且学会了从学生学习视角设计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学习真正发生。教育是一颗树摇动一颗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课堂中师生能量的流动和情感的交流才是教学的灵魂。”

何忧老师:“培训中穿插了许多精彩的教学案例分析,这些案例涵盖了各个学科与教学场景,仿佛是一扇扇窗户,让我得以窥探到优秀教师们的教学智慧。他们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这些都深深触动了我。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意识到以往的许多做法都过于单一与传统。ISW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创新教学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教学的无限可能。”

王星玥老师:“ISW学习让我意识到教师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因此,我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课堂上,我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需求,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总之,ISW学习是一次宝贵而难忘的经历。它不仅让我深入理解了BOPPPS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实践,还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哲学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ISW学习的成果和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哲学素养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刘美云表示,将继续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积极引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教师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同时,也将继续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辐射学校青年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水平能力提升,为培养应用型、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