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我校举办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武汉理工大学资深学者刘丹教授主讲,吸引了众多学科教师前来聆听。刘教授在讲座中深入剖析了选题的重要性、选题依据、框架思路以及创新之处等多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申报经验和策略。

刘教授首先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指出选对题成功了一半。他提到,选题是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个优秀的选题不仅要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热点问题,还要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刘教授还通过生动的案例,向大家展示了如何根据“两破两引”原则(破对象、破问题、引共鸣、引思路)进行选题,以及如何通过学术史梳理“五找”(找源头、找分类、找大咖、找代表、找趋势)来确定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在谈到对比分析时,刘教授强调用已有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等相关数据说话的重要性。他指出,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行业或专业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凸显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在框架思路方面,崔教授提出了“五化”的要求:思路层次化、要素规范化、逻辑清晰化、内容完整化、行文对称化。他强调,一个清晰的框架思路是项目申报成功的关键之一。通过合理的框架设计,可使项目申报书的条理更清晰、逻辑更严密,从而提高评审专家对课题的认可度和评价。
最后,刘教授谈到了项目申报书的创新之处和预期成果。他指出,创新是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申报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新”字当头,注重创新性和前瞻性。同时,预期成果也要适中、形式可多样,既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要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讲座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刘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大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研究能力,提高课题申报的水平和质量,为推动学校的科研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我校教师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认识和理解,也为他们提供了具体的申报策略和方法。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