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示范引领,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9月27日中午,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邀请信息工程学院葛蓁老师、智能制造学院孙文文老师、体育学院付炜老师,分享第三届“智慧树杯”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参赛作品,交流参赛感悟。

信息工程学院的葛蓁老师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分享了课程思政设计要点和教学实践典型案例。她深刻体会到,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充分合理挖掘思政元素,体现专业课程的隐形育人特色;课堂上要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及融入方式,力求入脑入心;进行课程反思时,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关注教师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养成,价值取向、行为举止产生了正面影响。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生活实例、国家时事、历史典故等融入方式,有机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授课内容,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智能制造学院的孙文文老师以《特种加工技术》课程为例,分享了智慧树杯课程思政大赛申报书的书写技巧和视频内容设计技巧。《特种加工技术》课程是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课程团队将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新科技、传统文化及五会、思政相结合,让课程“易懂、常新、博古、育人”;将部分线上课程内容与学生平时接触不到的工厂实际现场加工相结合,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在填写申报书时,强调该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要点,突出案例特色与成效;设计视频内容时浓缩精华部分,选取与课程特色相符的思政要点。

体育学院的付炜老师以《健身健美》课程为例,分享了课程思政设计思路和切入点。《健身健美》课程依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国家战略,围绕专业自信、工匠精神、健康审美、竞争互助的思政要点,强调课前融合、课中融入、课后融化。通过课前预习、思考、设计动作,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动手能力;通过了解社会热点,培养学生专业自信、爱国情怀;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塑造意志品质;通过分组展示,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抗挫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课堂总结,培养学生组织纪律和原则;通过课后实践,开阔视野,提升学生专业自信。

三位获奖老师的分享引起了与会老师的广泛共鸣,通过本次分享会,提升了老师们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与把握,促进了教师课程思政参赛能力、课堂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校进一步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