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种名为“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悄然兴起。经过几年推广,“对分课堂”迅速走进高校教室,成为与“慕课”、“翻转课堂”等最新教改模式相提并论的热门话题。11月30日下午14:00,由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商学院承办,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协办的“对分课堂”工作坊活动,在商学院实验中心511教室召开,我校数十名骨干教师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由信息工程学院王行娟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对分易”软件的操作方法,随后带领大家进行了“破冰”游戏—— 杯子舞。她要求各小组成员协作,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套杯子舞的完整动作。通过简单的破冰游戏让大家迅速的互相认识,为后面小组活动的开展做好了铺垫。

活动正式开始,由商学院的朱畅老师为大家带来“对分课堂”的工作坊。“对分课堂”的教学步骤为“讲授、独学、讨论、对话”四步。朱老师首先通过30分钟的精彩讲授,详细剖析了如何运用对分课堂的形式,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对课堂进行的规划和设计,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朱老师的课堂讲授环节的重在精讲和留白。在此环节,教师只用一半课堂的时间进行讲授,不向学生提问,也不组织讨论,只作引导性、框架性的讲授。

接下来的“独学”环节,以阅读教材、完成作业的方式,对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这一过程要求老师们独立完成,不能与同组讨论交流。独立完成的作业需要写出自己的“亮考帮”。即在听课、读书、完成常规作业后,要总结出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这一过程称为“亮闪闪”。把自己弄懂了,但是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用来挑战别人,称为“考考你”。把自己不懂、不会的地方提炼出来,在讨论时求助同学,这个叫做“帮帮我”。老师们在活动现场均根据提供的学习资料写出了自己 “亮考帮”作业。

“讨论”环节分为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等部分。现场要求老师围绕作业,特别是“亮考帮”,互相切磋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通过全班讨论解决。老师们在现场讨论过程中纷纷提出了自己在学习“对分课堂”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各抒己见,并认真聆听他人的观点。
“对话”环节是本场活动的高潮。第一次接触“对分课堂”的老师,对这种新的教学法产生很多困惑,现场举手提问的老师络绎不绝,朱老师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她根据自己使用对分课堂授课后总结的经验,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帮助老师们在培训之后可以有效的实践对分课堂教学法。

本场活动中,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汪大巍老师的作业设计方案获得了一致好评,获得了本场活动的最佳“教学设计奖”。


本次培训以教学工作坊的形式进行,通过讲授、内化、吸收、互动、体验的对分课堂模式,让老师们体验到“对分课堂”的神奇魅力。为了此次工作坊活动的顺利开展,团队成员精心准备了近3个月时间,屡次开会讨论并不断的修订方案和课件,希望能让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有所收获;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初步的了解。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付知老师表示,通过参加此次活动,促使我对教师的角色进行重新思考,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运用,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教师发展中心将继续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启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