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下午14:30,以“教练型教育者”为主题的工作坊在教师发展中心举办,本次活动由学生工作部学生发展教育与指导中心的刘轶老师、商学院总支书记张平老师、智能制造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毕泗庆老师联袂主讲,来自各学院辅导员代表参加了活动。


“教练型教育者”以师生关系为中心,坚持聚焦目标、绿色表达、有效沟通、支持引导、承担改变、善用资源、内在和谐、高效迭代八大原则。合理使用爬山模型、蜗牛式倾听等16大落地工具,对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工具系统化地演绎,将理论工具与方法应用有效地结合起来。三位老师结合实战演练的方式,对学生工作中常见的案例进行准确分析。



刘轶老师将高校辅导员常见学生工作问题给予归类总结,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操作方法,希望辅导员充分理解“教练型教育者”理念并融入到学生谈心谈话等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以此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通过现场绘制“滋养之花”,体会与学生在日常重要互动中,如何与学生建立滋养型的师生关系。
从“滋养之花”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辅导员运用教练式思维,积极参与分组讨论、课堂练习、交流分享,纷纷表示在学与练中得到了收获与提升,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次活动为辅导员搭建了一个理论学习、工作交流、分享经验的良好平台,对于提升我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和业务技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刘美云表示:我校历来重视和关心辅导员队伍建设,要以提升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抓手,为辅导员全面综合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最大限度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