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用电影重启哲学人生》通识课教学团队建设研讨午餐会

编辑:原创文章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1-12-27 点击次数:

12月17日中午,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在图书馆408室举办主题为“《用电影重启哲学人生》通识课教学团队建设”研讨午餐会。《用电影重启哲学人生》通识课教学团队主要成员汇聚一堂,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刘美云应邀参加了本次活动。

《用电影重启哲学人生》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主要任务是运用电影作为媒介,创新性地使用沙龙+嘉宾的模式,运用“链接·融合·重塑”教学法,通过关联哲学议题、社会热点和电影作品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哲学的世界,从以探讨世界的存在为起点,以探讨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死亡哲学为终点。该课程团队自去年建立至今,由最初的三名成员逐步发展为十名,包含八名校内教师:课程负责人王星玥、媒体宣传部部长李怡然、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夏欣、产学合作中心副主任王婷婷、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师张高博、智能制造学院教师李媛、外国语学院教师陈丹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阳超,两名校外学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苏德超以及武汉大学哲学博士,《跨文化传播研究》《传播创新研究》《新闻与传播评论》编辑肖劲草。

午餐会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开始,课程负责人王星玥提到,课程开设初期困难重重,从2020年8月启动至今一共磨课30余次,而每一次磨课的背后都是创新裂变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思想引领、协同育人、通识启迪、场景重构、行业融合、模式传递的方式,打造多学科的完整课程知识体系。她表示,课程建设在体现主线和哲学信仰的基础上,将融入思政元素,增加团队“厚度”,并继续通过磨课的形式寻求教学模式的创新。

团队成员李怡然从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质量控制、寻找教学模式创新点三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并指出课程团队建设中遇到的痛点问题。

团队成员夏欣认为,成员们必须分工明确,课程团队应沿着两条线进行发展,并能相互促进。一条线为建立体系标准线,另一条线为建立成果线。

团队成员王婷婷则是抛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希望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主题是否会变化”三个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团队成员张高博提出,目前课程可尝试立体展开,推广辐射,走向国际化,以提升全体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使高校能够在自身校园成功培养国际化人才。

团队成员肖劲草虽未列席现场,却以线上视频的方式发表了看法。他认为,课程培养模式需创新,可以选取合适的教材,做一个案例库和一个问题库,加强课程公众号建设工作,注重社会效应。

活动最后,刘美云希望通过午餐会等活动,能够帮助大家相互交流探讨,为通识教学团队发展集思广益;以通专融合为契机,积极开展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融合;发挥团队成员各自优势,分工合作,落实教研支撑材料积累,注重成果展示。

robots